温尼伯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用户
搜索
热搜: 接送 租房
查看: 178|回复: 0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综合资讯] 韩国忧虑:韩企被迫流向美国,恐导致韩国“制造业空洞”

[复制链接]

14万

主题

14万

帖子

29万

积分

管理员

有bug,有问题请私信。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90469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2-11-12 11:48:3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【文/观察者网 齐倩】最近几日,韩国多家智库和官方的经济数据相继出炉,显示韩国经济增长恐继续放缓,主要与半导体、汽车、能源等多个支柱产业出口的持续低迷有关。  

目前,韩国正遭受14年来首度的逆差困境。韩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,由于半导体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,韩国11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下降2.8%,今年累计贸易逆差已达376亿美元。  

11月11日,韩国智库“韩国经济研究院”发布报告称,美国出台《通胀削减法案》、“芯片法案”以扶持本国战略产业,导致包括韩企在内的全球工厂流回美国,无疑给韩国制造业带来严重冲击。韩媒《韩民族日报》此前援引专家分析时也称,韩国制造业流向美国引发国内“制造业空洞”忧虑,“情况非常令人担忧”。  
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12日告诉观察者网,“韩国心里清楚,日本当年就是这样被美国掏空的”。面对如此压力,韩国需寻求自救:韩企应强化自主权,韩国政府应同美国磋商。但他认为,完全倒向美国政治轨道的尹锡悦政府,已经失去了同美国谈判的筹码和自主权。  

   

韩总统尹锡悦、三星会长李在镕和美国总统拜登,图自视觉中国  

半导体出口低迷,韩国经济增长恐放缓  

综合韩联社、《韩民族日报》等韩媒报道,11月11日,韩国企划财政部(下称财政部)发布《最近经济动向》(绿皮书),指出韩国物价涨幅仍处高位,作为韩国经济主要动力的出口呈低迷势头,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恐将放缓。  

这是韩国财政部从6月起连续6个月提出经济增长放缓预期。韩政府表示,全球通胀持续,主要国家保持加息基调,俄乌冲突、疫情等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。  

此前一天,韩国开发研究院(KDI)发布《2022年下半年经济展望》,将明年韩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.3%下调至1.8%。KDI认为,增长前景恶化的最大原因是出口放缓,预计韩国出口增幅将从去年的10.8%跌至今年的4.3%,明年仅为1.6%。  

韩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出口,出口放缓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在半导体。  

近年来,以半导体、电子、汽车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逐步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。公开数据显示,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占整个国家GDP总量的5%,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0%。  

   

韩国今年累计贸易逆差已达376亿美元,韩媒报道截图  

根据韩国海关11月10日公布数据,11月1日至10日出口额为177亿美元,同比下降2.8%,这样使韩国今年至今的累计贸易逆差达376亿美元。分项来看,半导体的出口跌幅居前,同比下降26.9%,这是该行业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。  

韩智库:“美国优先”政策正严重冲击韩国制造业  

对于半导体出口不振的原因,《韩民族日报》此前曾分析称,全球通货膨胀导致需求萎缩,半导体价格下降,再加上美国增加了半导体设备或软件等领域的出口限制,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大。  

今年8月,美国总统拜登签署“芯片法案”,旨在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,推动芯片制造“回流”本土。美国还一直试图施压多国站队,设立设备、芯片出口限制并组建所谓“芯片四方联盟”,波及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。  

中韩经贸关系深度融合。以半导体行业为例,据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统计,2020年韩对华出口占韩半导体出口总额的43.2%,从中国进口占韩半导体进口总额的39.5%。  

其实,韩国政府对于加入美国的“芯片小团体”持谨慎态度。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部长李宗昊曾回应称,韩国应“谨慎”决定是否加入“芯片四方联盟”,因为潜在的影响不仅会涉及韩国的半导体行业,还会波及韩国整体经济。  

就在芯片业苦苦挣扎之际,韩国另一个支柱产业——汽车行业也受到美国政策的严重冲击。  

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在今年8月生效。根据该法案,汽车企业必须使用至少50%在北美制造或组装的零部件才能获得3750美元的补贴。如果想要获得另外3750美元补贴,则超过40%的电池核心矿物必须在美国或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(FTA)的国家进行开采或加工。  

该法案引发韩国不满。韩国经济新闻报道称,韩国政府和企业将之视作将韩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对象之外的“歧视性”法案,并就此与美方交涉。  

此后,韩国产的电动汽车受到的不利影响已逐渐显现。现代汽车10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9月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电动汽车在美销量环比大减。艾尼氪5在美销量较8月减少14%,较7月减少30%以上。同期,起亚旗下电动车型EV6在美售出1440辆,环比减少22%。  

韩媒:半导体、汽车等多个韩国支柱产业正被美国掏空  

面对拜登政府出台的多项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韩国政府选择通过双边协商机构与美国讨论,试图为韩企寻求“例外”待遇。11月8日,美韩第一次召开出口管制工作组会议,以评估美国政府相关政策对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。  

与此同时,韩国企业加快了对美投资步伐。大、中企业争先恐后地提前现有投资计划或承诺追加投资,合作企业方面则试图加入大企业在美国建设生产设施的步伐。  

例如,LG能源解决方案曾以美国经济停滞为由,决定推迟投入1.7万亿韩元在美国建设工厂的计划,但后来又决定按原计划进行。现代汽车在美国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原定于2025年上半年竣工,这一时间提前到了2024年下半年。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公布了在美国新设和扩大半导体工厂的计划。  

《韩民族日报》认为,这样的动向很有可能给韩国国内制造业投资趋势泼冷水,因为投资财源有限,扩大对美投资意味着国内投资将减少。韩国开发研究院一名专家表示,如果韩国大企业增加对美国的投资,合作企业只能同时进军美国,这可能会导致韩国“制造业空洞化”现象,“情况非常令人担忧”。  

   

   

尹锡悦陪同拜登访问三星工厂,图自视觉中国  

韩国产业研究院(KIET)9月份发布的《美国通胀削减法对国内产业的影响》的报告指出,对于汽车产业来说,美国《通胀削减法》是“大型不利因素”,对蓄电池产业的影响则分为短期和中长期。  

另据韩国《世界日报》报道,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称,美国《通胀削减法》中包含的对本国产原材料、零部件的优惠措施可能违反WTO自由贸易协定。随着美国《通胀削减法》的实施,对韩国企业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。  

11月11日,韩国经济研究院发布《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落实的应对方向讨论》的报告。报告指出,当前主要国家积极保障自身供应链稳定、扶持本国战略产业,无疑将给以电动车、动力电池等为主的韩国制造业带来严重冲击,全球主要企业生产设施向美国集中,韩国本土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也将受到影响。  

“韩国政府应自救,但已失去与美国谈判的话语权”  
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表示,美国先后出台“芯片法案”和《通胀限制法案》,目的是为了推动制造业流回美国,本质是为了美国利益考虑。  

他指出,从韩国的角度讲,三星、海力士等企业若满足美国要求、加大对美投资就等于为美国人打工,而这势必引发韩国国内对于“制造业空洞化”的忧虑。“韩国心里很清楚,日本当年就是被美国这样掏空的,所以现在压力很大”。  

詹德斌告诉观察者网,面对如此压力,韩国社会应寻求自救。首先,韩国企业应强化自主性,尽可能避免受制于美国;对于韩国政府来说,应从韩美同盟的角度进行“政治上的自救”,包括进行双边磋商,以减少美国政策对于韩企的影响。  

不过,詹德斌认为,对于这一届韩国政府来说,通过与美国磋商为韩企谋福利的难度增加了。  

原因在于,此前的韩国政府在中美间秉持某种意义上的“战略模糊”,而紧密的中韩关系成为韩国与美国人谈判的筹码;但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有将意识形态带入外交政策的倾向,在政治上完全倒向美国的战略轨道,在失去外交独立性的同时也失去了与美国谈判的话语权。  

“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本质相同,都是美国利益优先、忽略同盟国的利益”,詹德斌称,在半导体等支柱行业遭遇冲击的当下,韩国政府应想清楚这一点。  
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【郑重声明】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。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。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,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;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,原作者未知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,请及时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用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

手机版|温尼伯站

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

GMT-5, 2024-12-18 18:01 , Processed in 0.080638 second(s), 37 queries , Gzip On.

温尼伯站版权所有

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