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尼伯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用户
搜索
热搜: 接送 租房
查看: 110|回复: 0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综合资讯] 中国培养理工博士超美引关注

[复制链接]

14万

主题

14万

帖子

29万

积分

管理员

有bug,有问题请私信。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90469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8-29 22:21:3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秋 余枫

根据美国《福布斯》本月的报道,美国在STE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专业方向的博士毕业人数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,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,这一差距可能会继续扩大。该数据引起美国媒体和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,有理工科院校担忧,尤其在疫情和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,未来美国的STEM专业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下降是否会成为一个长远趋势。

这一报道依据的是美国乔治城大学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,该报告显示,2000年的时候,在美国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中国大学的两倍;不过从2007年开始,中国大学就已经开始超过美国,甚至到2025年可能将超过美国两倍。该报告称,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,中国博士毕业生的质量也逐年上升,他们中的45%毕业于中国一流大学,报告明确表示“博士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”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哪些算是STEM学科,美国和中国的归类方式不一样,两个国家对于博士的培养和考核方式也不一样,所以会在统计上产生一定的不同,无法简单地做质量上的比较。

让不少美媒关注的是,美国和中国高校在理工科博士的培养方面最大的差别,就是美国高校理工科专业里的国际学生数量非常多,在很多专业甚至远超本国学生的人数,而在中国高校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来自本土。这样的情况也让两国高校的理工科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各有利弊。参与撰写乔治城大学这份报告的一名研究员表示,美国具有的一个不易模仿和超越的特点:他们的大学和就业市场可以吸引和留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。不过就这一点来说,疫情使得赴美学习工作的外国人数量大幅度下降,美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。中国实现了博士生数量持续稳定的增长,在吸引国际顶尖人才为我所用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,不过也因此在本土人才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稳定性。

美媒对人才流失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。从中国教育部近些年的数据来看,除去近两年的疫情影响因素,2018-2019年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比例已经相当高。我国留学生回国比例从2007年的30.6%(留学人数14.4万,回国人数4.4万)增长到2018年的78.4%(留学人数66.2万,回国人数51.9万),其中自费留学生的回国比例高达78.5%(留学人数59.6万,回国人数46.8万)。

现在中国留学生,在选择是否回国时都考虑什么因素呢?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了选择留在美国和回国的数名毕业生,留在美国找工作的学生大部分还是考虑到工作和生活成本问题。杨先生最近刚刚从一所美国名校毕业,他在中美的公司都短暂实习和工作过,最终决定留在美国,因为对于他的专业来说,美国公司似乎更加具有创新性,且相比国内的一线城市,以他的工资来看,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。另外还有几名女性受访者表示,考虑到性别平等问题,美国职场或许对女性员工更有吸引力。

不过,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、就业市场越来越被看好,留在美国工作生活也早已不是留学生唯一“过上好日子”的选择。放在十多年前,留学生出国可能只能让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,而如今留学生更多会考虑家庭因素。首先,中国留学生的主力军是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独生子女,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的留学生中,非常多的人都会提到父母的养老问题。几名已经毕业、现在正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都表示,在未来的几年会考虑和寻求回国工作的机会。

其次,中国留学生想要完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,在当下环境依然有一定难度;回国之后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衣食住行上,确实都更方便自如一些。与此同时,留学生的这个年纪也正好是一部分人想要解决婚姻大事的阶段,而大部分留学生也倾向未来的伴侣也是中国人,回国发展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。去年刚刚毕业于美国中部某高校的黄先生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:“哪里都有好工作好机会,现在选择(是否留在美国)不会单纯考虑到职业发展或者工作体验。”从美国东海岸某知名高校毕业、目前已在当地工作4年的姚女士表示,考虑明年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就开始物色回国的职位。她强调,在中美两国,“单纯从工作上来说,我相信在哪边都能找到不错的职位,主要还是考虑到家庭、生活和更广泛的方面”。
【郑重声明】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。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。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,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;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,原作者未知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,请及时与我们联络,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用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

手机版|温尼伯站

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

GMT-5, 2024-6-29 10:46 , Processed in 0.081045 second(s), 42 queries , Gzip On.

温尼伯站版权所有

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